前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(草案)》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。草案将在全国人大闭幕大会上进行表决。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,慈善法对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在草案中,有关个人是否可以发起公开募捐、能否在网上筹款自救、善款余额该怎么处理等内容引发关注。近年来,通过网络平台筹集善款的案例越来越多,帮助了不少有需要的人士,但其中一些捐款的实际用途也引发了不少质疑。
记者调查了解到,网络平台上筹集的钱款用途难以进行有效监管,由此带来受捐者和捐助者的矛盾时有发生。近日,在朋友圈上晒出一组出国旅游、喝靓汤的照片,将曾经通过网络平台为女儿募集医药费的南海人阿永(化名)一家推向了舆论的风暴眼中。对于尚未走出爱女离世悲痛的这家人而言,网友的质疑到底是误解,还是善款真的没有用到实处?这暴露了网络平台募捐现存哪些短板?
回想起女儿乐乐(化名)的治疗过程,阿永如今仍深陷自责。“女儿去年7月份开始不舒服,当时只是咳嗽。”
去年12月16日凌晨,年仅11个月的乐乐病情急转直下,被诊断为“嗜血细胞综合症”。她从佛山转院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ICU儿童重症监护室。阿永称,此前住院治疗费近2万元,但进入ICU五天后,他总共收到总额约5.8万元的发票。
通过网络平台筹女儿医疗费
阿永称,自己和妻子两人均从事销售工作,收入不稳定,多则五六千元一个月,少的时候仅有两三千元。夫妻两人由于结婚、房子装修,没留下多少积蓄。
“当时我并不知道女儿能够坚持多久,如果在ICU治疗一个月,即使我借了朋友钱,也是不够花的。”阿永说,抱着不能因为医药费而耽误女儿治疗的初衷,在一位护士朋友的帮助下,他在一个名为“轻松筹”的网络平台,上传了女儿的病情、医院证明和自己的身份资料。
除了这个网络平台外,佛山一个户外俱乐部也提供了帮助。俱乐部热心人士在广州、深圳、佛山三地为乐乐发起募捐。